Break the technology monopoly of the international giants in the industry and fill the domestic technology gap

From Micro OLED to Micro LED, what is the future of cell phone screens?

发布时间:2023-11-30 发布者: 来源:太平洋科技

苹果在6月6日的WWDC上发布了一款令人惊艳的头显设备——Vision Pro,出色的显示效果、强大的硬件和创新的交互方式,在苹果总部体验过真机的科技媒体们都表示十分震撼。但是新鲜劲过去,Vision Pro仍然缺少行业期待的“杀手锏”应用,与营销号们口中的“下一个iPhone”也还扯不上关系。不可否认的是,Vison Pro所搭载的很多技术都是目前消费电子领域最先进的,比如这两块参数惊人的Micro OLED屏幕。

▲图源苹果官网

什么是Micro OLED?

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Micro OLED与OLED在原理上是相近的,都是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每颗像素都可以独立发光,拥有极高的对比度、宽广的色域和微秒级的响应速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Micro”,意味着像素更小,从而可以达到头显设备、EVF等近眼设备所需要的极高像素密度(ppi,每英寸像素量)。

▲图源索尼官网

Micro OLED的优势主要来自于CMOS技术与OLED技术的紧密结合,也是无机半导体材料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高度融合。与传统OLED屏幕采用玻璃基板不同,Micro OLED采用的是单晶硅基板,并且将驱动电路直接集成在基板上,减少了屏幕整体厚度。而因为采用了半导体技术,因此它的像素间距可以做到几微米级别,从而提高整体像素密度,可以简单理解为用造芯片的技术来造屏幕。

▲图源MircoDisplay

也正是因为Micro OLED采用了半导体技术,因此它的实现难度、专利壁垒和成本都是超高的,早期主要以单色面板在特种设备中存在,比如军用瞄准镜、夜视仪等,目前只有索尼等少数厂商能实现全彩Micro OLED面板的稳定出货。

为什么苹果一定要用Micro OLED?

对于头显设备这种近眼设备,像素密度、刷频率、色彩、亮度、响应时间都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骗过人眼”的效果,以实现沉浸式的体验。天风证券做过一项分析,列举了Fast LCD、Mini LED、Micro OLED和Micro LED四种显示技术的优劣,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最适合VR头显设备的技术就是Micro OLED,具备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刷新率、微秒级响应速度等优势,并且具备量产条件,搭载Micro OLED屏幕的XREAL(原Nreal)Air、索尼PS VR2等都已实现批量出货。

▲图源天风证券

作为一家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的大型公司,苹果向来喜欢在新产品上使用先进但是成熟的技术,并且与供应商共同研发迭代,使其产品领先市面同期同类产品。Vision Pro所使用的这两块Micro OLED屏幕像素超过2300万,业内人士透露每块屏幕大小为1.42英寸,分辨率为3600*3200,像素密度达到了3386 ppi,大部分人都看不出其中的像素点,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纱窗效应(纱窗效应是由像素之间的无光空间引起,这会导致在用户和虚拟世界之间出现一种"纱窗",降低沉浸感)。

▲图源苹果官网

除了像素密度,响应时间也是Micro OLED的一大优势,因为它的结构紧凑、像素点小。简单来讲,响应时间就是屏幕上像素变化所需要的时间,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拖影等影响观感的现象,我们常见的手机、显示器等大都在毫秒级,而Micro OLED是微秒级。就是这几个量级的差距,决定了VR设备的沉浸感。

举个例子,当我们戴着VR设备快速转动头部时,屏幕上的内容也应该同步变化,才是符合人体直觉的,毫秒级的延迟大多数人感受不出,但是长期佩戴的话仍然会有一种视觉与体感不同步的失真感,而微秒级的延迟人体几乎无法感知。

综上,Micro OLED是目前唯一符合苹果Vision Pro要求的面板,其多种特性都是目前无法取代的。

为什么手机不用Micro OLED?

讲到这里,应该会有小可爱问:Micro OLED这么好,手机为什么不用?

先从成本来说,现在Vison Pro用的这两块Micro OLED来自索尼,据称物料成本就高达每块350美元,而其尺寸只有1.42英寸,需要好多块才能拼出一块6.7英寸的手机屏幕,即便有土豪厂商愿意这么做,屏幕接缝、调校和控制也是大难题。

▲图源索尼官网

从生产来说,Micro OLED是基于晶圆制造的,晶圆本就不适合大尺寸产品,即便强如苹果,M2 Ultra这种大芯片也得用两片小芯片拼起来,更别说要切一整块7寸的手机屏幕下来。如果要用拼接法,也会徒增很多生产步骤,最终效果可能也不理想。

最重要一点的是,Micro OLED的响应时间和像素密度优势对于手机来说属于“杀鸡用牛刀”。手机不像VR设备,距离人眼有一段距离,按照20cm算的话只需要400 ppi以上人眼就分辨不出像素点,而微秒级的响应时间对于手机而言也感知不强。比起现在的OLED,Micro OLED在亮度和刷新率上也没有优势。

因此,Micro OLED屏幕目前并不适用于手机,更适合用于AR/VR头显等小尺寸、高性能、高清晰度的显示设备。

真正的未来属于Micro LED

那么,手机有没有更好的显示技术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Micro LED。

Micro LED是一种基于LED(发光二极管)的微型显示技术,与Micro OLED类似,Micro LED也是由数百万个微小的LED像素组成,每个像素都可以自主发光,不需要背光源或滤光片。但与Micro OLED不同的是,Micro LED使用的是无机材料,而不是有机材料。这样就可以避免有机材料容易氧化、老化、烧屏等问题,从而提高显示器的稳定性和寿命。

▲图源Trendforce

至于具体参数,Micro LED屏幕理论的全彩亮度可以达到100000nit,功耗却比OLED屏幕节省90%,同时在色彩方面也可以全面超越OLED。还有响应时间,更是达到了可怕的纳秒级,并且功耗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

综合来说,Micro LED结合了OLED的像素发光、对比度和颜色优势,和LCD高亮度、耐用的优点,避免了OLED容易老化、烧屏的有机材料缺点,几乎是最完美的显示技术。

Micro LED的商业化难题

从理论上来看,Micro LED是完美的,但是它却离我们普通消费者还有段距离,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瓶颈。

目前市面上能做到大批量出货全彩Micro LED屏幕的只有少数厂商,其中三星和索尼的技术最为先进。三星以The Wall系列产品线为主,包括大型商用拼接屏幕,以及家用电视,比如前几个月那台关注度很高的百万电视。索尼则没有家用产品,主要以Crystal LED产品线为主,提供多款尺寸和规格的拼接单元,通常应用在高端展厅、虚拟影棚中,比如广州天环Apple Store二楼那块大屏。

▲图源三星官网

不难看出,现在已经商用的Micro LED产品都是大尺寸产品,三星像素间距最小为0.63mm、索尼像素间距最小为1.27mm,连手机都比不上,更别说VR眼镜。这就是Micro LED目前主要的难题:像素尺寸不够小。

▲图源三星官网

我们可以把简单地把Micro LED屏幕看成是由许多小灯泡组成的拼图,每个小灯泡都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拼在一起就可以显示出各种图像。而制作这个拼图的过程就是Micro LED的生产工艺。

▲图源LEDinside

第一步,就是制作小灯泡。我们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叫做蓝宝石,来做灯泡的底座。然后在蓝宝石上涂上一层能发光的液体,叫做EPI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能发光的晶体。接着我们要用刀子把这个晶体切成很小很小的碎片,每个碎片就是一个小灯泡,叫做Micro LED芯片。

第二步,就是把小灯泡转移到拼图板上。我们需要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叫做转移机,来把小灯泡从蓝宝石上取下来,然后粘到拼图板上。拼图板是一种有电路的板子,叫做电路基板。每个小灯泡都要对准电路基板上的一个位置,才能被点亮。这个过程要求非常精确和快速,否则会造成小灯泡的损坏或错位。

第三步,就是封装拼图。我们需要用一层透明的玻璃或其他材料,来覆盖在拼图上,保护它不受水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完成了一个Micro LED显示器的制作。这个显示器可以发出非常亮丽和细致的图像,比普通的LED显示器更加优秀。

▲图源Trendforce

现在的半导体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出微米级大小的“灯泡“,困难的是如何快速把这些”灯泡“移到”拼图“上。就拿三星的The Wall 1.26/1.68产品来说,它的分辨率是480x270,也就是129600个像素,在生产中需要一次性把这12万个像素精确放到基板上,如果1920x1080分辨率,像素量就是2073600。而手机屏幕只有这么几寸大,如何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同时转移几百万个”灯泡“还不出错,就是目前Micro LED行业所面临的巨量转移难题。

自从2000年德州理工大学教授Hongxing Jiang和Jingyu Lin率先提出Micro LED技术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厂商投入相关技术研发,比如我们熟悉的三星、索尼、LG、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显示器行业巨头,鸿海、台积电等巨头也在持续布局,另外还有LuxVue(2014年被苹果收购)、eLux等小型公司专注于技术攻关,更有报道说苹果10年来在投入超过10亿美元在Micro LED上。

根据LEDinside整理的资料,截至今年6月初,今年已有29款Micro LED相关产品出现,包括产业上中游的晶圆、芯片、器件、背板材料、驱动芯片、生产设备、微显示器、微显示模组,产业下游的显示屏、车灯、消费级电视、AR眼镜等终端产品;研究成果则有17项,涉及红光效率的提升、全彩化显示的实现、巨量转移效率的提升、新型结构和材料。

▲图源LEDinside

可即便如此,目前能量产的Micro LED产品仍然以大尺寸商用产品为主,高像素密度的小尺寸产品仍然处于原型产品阶段,距离量产还有一段距离。换言之,在Micro LED大规模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之前,这项技术都是投入远高于回报的。

手机用上Micro LED还要等多久?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高级总监在2020年预计2024年会有高端手机搭载Micro LED屏幕上市,2026年达到普及,不过行业内主要都在关注苹果的动态,因为关于Apple Watch要使用Micro LED屏幕的传闻由来已久,几乎快成行业风向标了。一方面是因为苹果的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表确实是Micro LED迈向大规模应用的良好试验田。

首先是Micro LED的高亮度、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低功耗、长寿命、轻薄化等优点可以满足智能手表的显示需求,其次是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也适合Micro LED的制程。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一般在1.5英寸左右,分辨率约为300x300,相当于30万颗Micro LED。这样的尺寸和分辨率是单次巨量转移可以完成的,不需要像大尺寸显示器那样进行多次拼接和对位,降低了制程的难度和成本。

知名面板供应链分析师Ross Young在4月份曾预计搭载Micro LED的Apple Watch Ultra最快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而研究机构最新给出的预期表示苹果不太可能在2026年一季度之前推出,因为在生产方面遇到了问题,目前的成本无法大规模量产。

简而言之,手机要用上Micro LED起码要等到2026年。

最后

回望手机OLED屏幕的发展历程,真正普及开来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Micro OLED和Micro LED作为新兴技术,距离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这些新兴技术会逐渐成熟和普及,或许会有副屏采用Micro LED的手机先上市也说不定呢?新技术或许又能给手机形态带来新的改变,想想就令人期待!

 

来源:太平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