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 the technology monopoly of the international giants in the industry and fill the domestic technology gap

Recovery expected to "illuminate" the path ahead of the LED industry, segment application growth, and segment applications bucking the trend

发布时间:2023-11-30 发布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新冠疫情期间,LED行业经历海内外市场跌宕起伏,如今周期回落,万象归宗。虽然2023年一季度LED行业整体运营平淡,但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LED显示已经率先出现复苏迹象,另外车用照明、虚拟影棚等细分市场逆周期增长,龙头上市公司加速布局Micro/Mini LED,相比海外市场,本土LED行业复苏预期更为强劲。

  复苏预期强劲

  “近期LED显示行业需求有所回暖,背光比较明显,预计受益于疫情管控全面放开,行业复苏的程度有望超过2021年。”日前有LED行业头部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相比而言,照明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比较大,预计到下半年订单才能有所起色。

  据记者了解,多数LED行业公司对今年行业复苏充满期待,但表示暂时没有感受到明显复苏,最近多为常规备货需求。

  目前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LED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2022年业绩预降。但资本市场预期已经升温,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A股Mini LED指数累计上涨近14%,今年以来艾比森、奥拓电子、兆驰股份等涨幅超过30%。

  一位LED行业分析师向记者用“强预期、弱现实”来形容当前LED行业现状,并预计LED显示复苏进度将会快于LED照明,“毕竟照明领域受基建、地产影响更大,库存压力相对更大,而显示领域新兴需求持续拉动,库存压力较小”。

  复盘来看,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LED下游照明、显示等需求回温,但产能供给不足,原材料成本上升,LED行业从中低端品类上率先涨价,国内酝酿了一波周期反转行情。2022年,随着海外疫情管控率先放开,LED需求复苏,填补了国内回落的需求。

  “去年海外需求增长比较强势,今年海外市场的前景暂不明朗,相比之下,国内需求复苏预期将更为强劲。”前述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利亚德高管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LED显示行业在2021年需求比较旺盛,是因为疫情恢复加上一些新产品性价比提升等因素打开了市场需求。相比2022年,由于外部环境的一些影响,导致出行受限,很多招投标项目和安装实施没法正常进行,所以一部分需求被压制,今年以来市场整体比较平稳,需求会逐步释放出来。

  据介绍,去年前三个季度海外市场增速比较高,对应海外营收增速达到了40%以上,欧美增速要更高一点,直至第四季度有所放缓。

  “今年LED行业的增量之一将来自国内下沉市场。这块去年受管控政策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预期也会有一个增量出现。”利亚德高管表示。

  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洲明科技高管也表示,考虑市场边际递减效应及竞争激烈,公司结合自身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今年海外市场最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平稳增长。受到宏观环境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产能利用率约为60%,从第四季度开始产能利用率开始爬坡。

  业绩预告显示,随着去年海外市场的恢复,洲明科技的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40%;国内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比下滑约30%。据预测,去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069.88万元~6531.6万元,同比下降64.16%~72.18%。

  艾比森业绩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更为显著。去年该公司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接近80%。据预测,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1.16%~668.15%。

  艾比森高管也预计,未来海外市场有望稳健增长,公司将紧紧抓住国外市场需求的机会,同时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市场的战略性投入,大力建设本地化渠道开展业务。

  虚拟影棚

  照亮LED新赛道

  即便海外市场预期需求回落,LED企业仍在积极抢占海外订单。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秘书长洪震向记者透露,在今年2月期间西班牙举行的欧洲视听设备与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展览会(ISE)上,中国LED参展商多达上百家,“这次参展商据说都收获满满,早些时候的欧洲展会,中国企业只有几家参与”。

  “随着宏观经济和消费复苏,LED行业工程市场和政府采购逐步恢复,目前来看文旅景观类市场复苏比较突出,XR(扩展现实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带动下,细分LED市场增长比较强劲,疫情期间,商业一体机、教育演示等LED市场也蓬勃发展。”洪震向记者表示,随着国家超高清5G/8K的“百城千屏”战略的实施,去年雷曼光电等LED企业的家用LED TV巨幕登陆电商平台。

  上述LED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相比LED照明板块,LED显示的技术进步比较大,一些新兴需求持续发展,比如XR、摄影棚等,受经济大周期波动影响比较小。

  近年来,虚拟拍摄技术飞跃发展,LED显示+XR技术被视为虚拟制作的新未来。洲明科技介绍,公司旗下子品牌雷迪奥在虚拟制作领域持续发力,XR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得到好莱坞、迪士尼、微软等知名客户认可,全球虚拟场景制作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目前国内的虚拟拍摄正处于探索期。

  另外,在ISE展上,艾比森专为影视虚拟制作场景研发的新产品PR系列获Best of Show奖项。公司高管在机构调研中表示,虚拟制作正在深刻改变电影和电视的制作方式,以LED虚拟制作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变革正在推进电影生产、广告拍摄、数字展陈等多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

  集邦咨询指出,LED显示屏能大幅缩减后制时间与降低视频制作成本,增加现场参与人员的沉浸式体验效果,在虚拟拍摄应用领域持续增长。

  据统计,2021年全球LED显示屏于虚拟拍摄应用的市场规模约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去年尽管受到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下滑影响,但受益于更多摄影棚采用虚拟拍摄技术,预估2022年虚拟拍摄LED显示屏市场产值将稳定增长至4.31亿美元。目前虚拟拍摄显示屏厂商以雷迪奥市占排名第一,其次为视爵光旭和SONY。其他厂商还包括奥拓电子、利亚德/Planar、艾比森、三星、乐金等。

  龙头公司蓄势

  Mini/Micro LED

  作为高端LED发展的方向,Mini/Micro LED是继LED户内外显示屏、LED小间距之后LED显示技术升级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具有“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的优势,吸引LED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布局。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2020年Mini/Micro LED等领域新增投资约430亿元,2021年Mini/Micro LED等领域新增投资750亿元;2022年上半年,该领域投资已经增长至近600亿元规模。

  Mini LED商业化逐步推进,并在车载领域落地。

  深天马近期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车载显示领域,公司已有Mini LED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海外车载大客户的出货。公司开发了针对不同应用架构的PM、AM驱动模式的方案,并针对不同架构自主研发了驱动算法,将持续向客户提供多样化Mini LED显示解决方案,并积极推进与客户的项目合作。

  隆利科技也介绍,公司的手机背光等传统业务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和行业因素的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公司的Mini LED车载、VR、工控等业务保持成长态势,在车载显示和VR等方面均已取得国内外知名头部客户订单并实现量产。

  兆驰股份介绍,在显示应用领域,公司推出使用全倒装芯片的Mini COB显示屏,目前已有600条COB显示模组生产线,其中新扩产的500条生产线于2022年底正式投产运营,产品量产化的直通率及良率已实现业内领先。

  LED龙头企业也纷纷募资布局Mini/Micro LED领域产能。

  作为LED芯片行业龙头,三安光电去年12月完成79亿元定增募资,投向湖北三安光电有限公司Mini/Micro显示产业化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达产后,新增氮化镓 Mini/Micro LED芯片161万片/年、砷化镓Mini/Micro LED芯片75万片/年和4K显示屏用封装产品8.4万台/年的生产能力。

  去年3月,三安光电披露公司持续收到国际单一重要大客户Mini LED芯片采购订单,金额超1.7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最新获悉,湖北三安光电有限公司主要从事Mini/Micro LED外延片与芯片和芯片深加工等业务,技术及产品已获得了广泛认可,相关产能约十几万片/月;今年公司已经进一步夯实了大客户Mini LED订单,规模有望进一步放量。

  另外,华灿光电在去年11月筹划定增,向京东方集团发行股份募集资金20.84亿元,也将用于Micro LED 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

  聚灿光电去年定增募资12亿元,全部用于Mini/Micro LED芯片研发及制造扩建项目。今年1月31日,聚灿光电定增获证监会批复。

  在近期机构调研中,聚灿光电高管介绍,公司在根据客户需求稳步扩产。其中,惠州子公司的产能规划约是深圳公司的五倍。为了应对华北华东地区客户的需求,芜湖生产基地也扩建了Mini LED产线,扩产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车用产品、Mini LED产品等。

  据上述LED行业分析师介绍,通常Mini LED成本基本每年有15%左右幅度下降,产能逐步提升背景下,还需要看需求能否进一步增长,有的厂商宁愿亏本接单,以提升市占率。

  相比Mini LED,Micro LED进展迟缓,成本居高不下。业内普遍认为Micro LED短期内还是难以起量。据介绍,虽然技术上Micro LED的巨量转移良率已经超过99%,效率比较低,无论基板使用PCB还是玻璃,当前成本都是比较高的。

  “业内会高度关注2024年Apple watch能否采用Micro LED方案,将此视为Micro LED产业化临界点,并进一步扩展到更多领域。”上述LED行业分析师介绍,不过在Micro LED领域,海内外技术差距比较大,主要供应商是欧司朗、LG等,设备领域爱思强保持领先。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