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 the technology monopoly of the international giants in the industry and fill the domestic technology gap

Gallium arsenide supports the world's largest photoelectric wafer output in the domestic LED industry, and CCT leads the information materials industry

发布时间:2009-04-18 发布者:中科晶电 来源:北京亦庄融媒体中心

从零到世界第一,她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        
    这个难度有多大?看看这个数字就会明白,15年间这个行业除了她没有一家新企业生存下来。    
    一年多以前,日本的三菱化学、住友电工和日立电线还是这个行业上的市场三强,一年以后,其中两家已经退出市场竞争,日立公司更是选择了和她合作以维持自身需求。    
    她,就是在开发区成长起来的中科晶电信息材料(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最大的砷化镓衬底材料企业,也是惟一一家可以生产不同尺寸、覆盖光电、微波、太阳能电池衬底晶片的企业,国内LED生产企业85%的原料来源于她,其开盒即用砷化镓晶片产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一,带领我国信息材料进入了世界主流市场。    
    目前,公司正在进入二期扩建工作,在现有35亩的基地基础上再扩15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年前,我就立下誓言,要把砷化镓做到世界第一大,现在我们实现了第一步——LED衬底材料超越美国,下一步,就是微波产品,以及锗!”经历了创业的艰难,董事长张杰一直坚信,他的砷化镓产业化路一定能成功,事实也如此。截至目前,他们的年销售额已成功突破两亿元,实现了同比翻番。    
    十年磨一剑        耐心等待市场春天    
    说起砷化镓,我们普通老百姓可能不太了解。其实它是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中最重要、用途最广的材料,大到航天航空、军事装备,小到电视、电脑、手机芯片等都离不开它。而在世界发达国家砷化镓是被视为战备储备物资的,美、英、德、俄、日等对其开发利用投入了巨资,美国甚至还将其生产应用技术列入国防白皮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已经业有所成的张杰就看好了砷化镓的开发前景,我国有着丰富的矿储,为什么不将其产业化呢?为此,他和助理刘波一次一次在国内砷、镓的产地、加工工厂考察,但一次一次失败而归,    
    “那时,国内所有的砷化镓衬底材料都是进口。”张杰告诉记者,这个新型材料的门槛太高了,砷化镓是一种化合物的新兴材料,从单晶到多晶好加工,可从多晶到单晶,这种结合技术就太难了, 要试验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哪家企业敢冒这个险。    
    直到2006年,张杰说他幸运地遇到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卜俊鹏,有了专业化人才的支撑,坚定了他将砷化镓的产业化提上日程的决心,就这样,由内地、香港和美国的投资人合作4500万美元的中科晶电砷化镓产业化之路正式开启。    
    2007年5月,中科晶电的第一代产品2寸衬底材料试产,可惜做出来的多是废品,“废一片就是100元。”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最艰难的,只能看见钱进去,看不到出来,“这个时候,考验你的就是信念坚定不坚定,投资人和技术者之间是否相互信任。”张杰说,他就是一次一次忍受着不断的失败,最终坚持到了最后,同期的4家企业都倒下了,只有他们坚持到了成功。    
    引进吸收再创新 后来居上超越对手    
    在中科晶电崛起之前,世界上能在砷化镓材料方面做得出色的国家是屈指可数的,中科晶电的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和美国。而对于这几个国家,中科的优势就在于人工和原材料的相对低廉。在技术水平相当的前提下,他们的产品在销售价格上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这在以“贵族材料”著称的半导体生产行业来说无疑是杀手锏,但前提必须是有稳定的技术水平确保质量。    
    最初的两年,是中科最难的两年,引进的国外技术只是皮毛,只有一点点地靠技术人员去重新打磨、对接,后来还是卜俊鹏的一席话让张杰改变了发展思路,放弃最难的大尺寸,改为小尺寸做主力,而这恰恰暗合了国内LED市场的兴起,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市场上都让他们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仅可以降低创新成本,而且可以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这是企业创新的有效方式,张杰说技术型企业没有必要非要在自主创新一棵树上等结果,自主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一个路子。    
    去年,通过和国外公司的深度合作,他们实现了重生,推掉了以前的旧技术,通过革新,实现了超越,在产品技术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靠着价格和技术上的优势,成功地逼退了日本的竞争对手,三菱化学、日立电线彻底退出了LED衬底的竞争,明年,他们还将带着产品进入日本这个砷化镓生产使用大国。    
    “ 让中国的产品赢得世界的尊重。”张杰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完善产业链 领军信息材料行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是企业的命脉。没有了市场,企业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    
    在谈到企业成功的要素时,张杰提到了“市场”。他说自己是做市场出身,比同行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开拓市场,这是企业最大的优势。    
    他提到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以前向国际市场输送的主要是6英寸大口径的晶片,后来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生产了很多2-4英寸的半导体小口径晶片。由于目前我国晶片生产能力还比较弱,进口产品又比较贵,所以我们的产品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张杰自豪地表示,现在国内LED市场近九成的原料来自于中科晶电。     
    在巧妙布局市场的同时,张杰更加注意产业链的完善,不仅在河南建立了自己的原材料砷基地,同时,在山西等地也开始进行版图扩展,在开发区开拓下游合作伙伴, 除了太时芯光这个LED的下游客户,张杰将目光放在了开发区的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上,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手机芯片生产商。    
    谈到未来,销售翻番目标不成问题,我们更主要的是开发微波和锗成品,保持信息材料的领先水平,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上做到世界第一。